科教赋能育新风 校村合作谱新篇
—陕西理工大学定点帮扶案例
一、概况:
三门村是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集镇村,汉黎路和青黄路穿行而过,濂水河张溪河双水环抱。村域面积5.6平方公里,管辖723户,12个村民小组,2258人。村民以进城务工和粮油种植为主业,以传统扇编,草编,竹编,畜牧养殖等为副业。村设有两河中心小学、幼儿园、文化广场、卫生室、污水处理厂、水管站等。
2021年脱贫攻坚以来,陕西理工大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的指示,结合村情,发挥高校优势,助力三门村巩固脱贫成果,有效衔接乡村振兴,连续5年获省级帮扶单位“好”等次。新时代三门村在青山绿水环抱下静静地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。
二、主要做法:
1.党政总揽,夯实定点帮扶堡垒
贯彻乡村振兴“第一议题”组织建制。学校成立党委书记,校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,高位部署指导。明确基层党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,夯实责任,挖掘优势资源、有效对接帮扶。下设乡村振兴办公室,协调贯通校内资源,形成高质量帮扶的强大合力。结合村情部署工作,定期召开汇报协调会议,上下联动,明确职责任务,帮受合作,帮到实处,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。选强派优帮扶干部。公开选拔副处级以上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公开选拔“能吃苦,能干事”的优秀党员为队员,投入资金5万元完善驻村生活保障,落实驻村人员各项待遇,确保无后顾之忧,安心驻村工作。明确安排基层党政班子成员为结对帮扶责任人,精准施策,帮出实效。突出纪检监督,将乡村振兴列为纪检重点督查领域,强化高质量帮扶纪律保障。
陕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晓林入村调研指导工作
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王磊入村调研指导工作
2.党建引领,筑牢支部执行堡垒
脱贫攻坚以来,瞄准实现由“输血式”扶贫向“造血式”帮扶转变,加强村党组织建设,塑造组织活血。针对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老化,后备力量不足情况,积极协调镇党委,指导培养后备力量,优化村两委干部配备,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,上墙公示,方便群众办事,提升村干部服务意识,筑牢党支部执行堡垒。引进来,走出去,开展党建交流,邀请学校基层优秀党支部来村开展支部共建共享,互促互学,规范支部建设,组织两委成员外出参观交流学习。贯彻执行周例会制度,三会一课制度,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,五约一会制度等,遵循制度,提升治理水平。针对村党建文化设施相对薄弱现状,专项资金提档升级村党建文化阵地建设。
主题党日+实践活动
村两委班子研判会
第一书记走访入户
3.文化赋能,浸染文明乡风底色
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,更要铸魂。陕西理工大学发挥学校文化优势,多渠道浸染文明乡风底色。统筹协调学校团委开展暑期学科培训,协调各学院入村开展乡风民约宣讲,筹建中老年广场舞队,丰富文化村民生活,举办大型文化演出,汇聚多方帮扶合力。
两河小学赴学校研学活动
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来村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
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大舞台活动
4.开发帮扶,拉动乡村产业发展
让发展成为创造幸福生活有效途径,坚持“兜底式”与“开发式”帮扶并重,扼住返贫底线,奔向致富高线。组织科研团队,瞄准产业需求,大力开展羊肚菌,香橼树,扇编等产业,技术带动产业提档升级。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销售,成立村企共建企业,积极协调学校,借助学校消费圈,设消费帮扶专柜,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,稳定产业规模,带动就业促增收。
学校草莓帮扶销售专柜
三、主要成效
1.党建引领风帆正劲
筑牢夯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组织堡垒。增选1名监委会主任,1名村委成员,选齐配优两委班子。召开党支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,明确两委成员职责,并公示公开,强化服务职责,大事有人抓,小事有人管。走出去,引进来,着力提升两委班子履职能力。1年来,驻村队5次带领班子成员外出开展先进理念,村务管理,先进做法学习交流。驻村队与周边驻村队开展了4次交流学习,切实提高驻村履职能力。学校5个优秀党支部来村开展支部互促共享交流活动,进一步加强了支部规范运行,2023年,获南郑区五星党组织称号。学校拨付专项资金6万余元,制作了20平公示栏,500平彩绘文化墙,9块通组道路指示牌,1套旗台旗杆等,定期举办升国旗仪式,提升了党建文化阵地,增强了群众凝聚力,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活力,营造了良好氛围。遵循新时代农村治理制度,三治结合,全年研判公开重大事项10余件,月月开展红黑榜公示等,制度建设稳步推进。
2.强村富民稳中求进
乡村振兴关键还是提供群众和村集体收入。结合当前巩固衔接阶段“防返贫,促增收”重点任务和村里传统产业为主的实际情况,一是着力巩固原有产业规模,守住粮食安全和防返贫两条底线。2023年整治非粮化图斑17.8亩,全村全村粮油作物种植规模稳定在1000亩左右,扼住耕地非粮化趋势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66名帮扶干部经常性入村入户,精准施策,精准帮扶。学校多年持续提供2名公益岗,后勤部优先聘用村里劳动力,兜底保障防返贫。2023年,脱贫户人均收入1.8万余元,增速高出一般户6%,做到了零返贫,稳步增收。二是消费帮扶拉动产业发展。2023年在农产品大规模滞销的情况下,驻村队主动对接学校,号召教职工自愿自费消费牛肉、草莓等,共计45万元,有效提升种养殖大户信心,巩固产业规模,稳定联农带农局面。三是成立村企共建企业,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,促进扇编、竹编、草编等副业发展。截止目前,通过企业销售村里农产品10余万元,村集体增收近万元,带动10户在村发展编织副业。四是邀请校地专家组团开展技术帮扶。截止目前,开展电商、扇编、香橼树、羊肚菌等培训10场次,惠及群众300多人,助力2家公司开展电商服务,年扇编5万余把,培育650棵香橼树,发展10亩大棚开展羊肚菌等种植,助力产业增效100万元以上。
3.文化浸染文明乡风
陕西理工大学充分发挥文化优势,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。一是组织学校文艺社团下乡展演、乡风民约宣讲。2023年至今,开展文化活动9场次,参与群众达千人以上,其中娟娟理工情意,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大舞台活动,在头条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。二是划拨0.6万元驻村经费资助成立村级文艺队2支,定期开展健身娱乐活动,丰富了群众闲暇时光精神生活。三是学校团委连续8年暑期在两河中心小学开展学科培训,惠及720名留守儿童,先后4次组织280余名学生赴学校研学,志智双扶,启智未来。四是借助文明实践站,学校组织图书馆捐赠1000余册图书,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种养殖技术。经过学校与三门村多年的交流合作,潜移默化浸染文明乡风,群众的精神风貌发生显著变化。
4.服务彰显为民情怀
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坚持为民办事服务,彰显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情怀。结合村民实际需求,校领导协调地方资金100万元,新修通组道路1.69公里,解决了周边100余户生产生活通行问题。校医院先后2次到村开展义诊活动,并免费赠送价值1.5万元常规药品,惠及群众400多人。驻村队用驻村工作经费,在安置区投放4套休闲桌椅,方便居民休闲,组织拍摄“编耕传承,静美三门”宣传片,扩大三门村区域知晓度,提高美誉度,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环境整治,防汛防灾,矛盾纠纷排查与调解,遍访农户等,发现问题15条,协调处理13条,向上级反映2条,协调20万元资金计划修缮灌溉水渠。
四、主要特点
1.高位部署、健全责任、凝聚合力。
学校党政一把手齐抓共管,亲自部署领导,明确中层单位主体责任,专设部门统筹协调帮扶资源抓落实,形成清晰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帮扶合力。选优派强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,纪检跟进,确保帮扶干部以过硬作风,完成帮扶任务。
2.校村合作、举措精准、靶向赋能。
经过校村多年帮受交流合作,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抓手,围绕技术赋能,文化赋能,教育赋能,消费赋能四个方面,精准施策,明确职责任务,靶向赋能增效,久久为功推动三门村稳步前进,逐步实现富裕和谐文明新时代新农村目标。
五、后续工作计划
陕西理工大学驻三门村第一书记邓文辉:驻村工作队将按照区镇和学校安排部署,紧扣当前乡村振兴重点任务,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做好驻村帮扶工作。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,防止规模性返贫;持续巩固拓展粮油种植规模,守住耕地红线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二是继续推进村集体增收,助推产业发展,扩大联农带农实效。三是推进农产品进校园工作,推进秸秆高效利用,消费拉动产业发展,提升村集体收入水平。
手机版
官方微信
主办单位:中国中央电视台 | CCTV列车频道
承办单位:CCTV列车频道(陕西)运营中心 | 陕西中视广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
技术支持:丰巢科技
ICP备案号:陕ICP备19016429号-1 联系电话:029-87422811
邮箱地址:cctvsczl@126.com 本站访问量: